意大利压纹植鞣革手拿包制作过程
最近一年都在忙着思考人生,顺便总结了一下入行这几年的得失,不过终究也没总结出什么真理,反倒是对很多人和事失去了兴趣。更没有前几年那种热衷于分享的激情了,剩下的只有一颗不在骚动的心。
以下过程中有些步骤是可以同时进行的,比如涂边油,缝线等等;不过为了更加清晰的阅读,所以分了几个部分来记录。
———下料 ———
1、版型用Illustrator画的,背胶纸,300g的硬卡纸。
2、外皮(意大利压纹植鞣1.4mm)
3、芯材(使用的二层皮)
4、内皮(意大利植鞣0.8mm)
5、裁切
6、所有部位
———包盖制作———
7、画出粘合区域,及弯位粘合区域。
8、先将芯材和外皮进行粘合(芯材边缘削薄可以对包盖起鼓外观产生影响)
9、弯曲粘合部位暂时隔离。(没有模具的情况下)
10、下部分和之前画的线对齐粘合(需要精确计算出长短差,皮革厚度不同都会产生影响,这个弧度是我在试做了两次包盖得出的数据,并不适用所有弧度)
11、抽出隔离纸,一点点粘合出合适的弧度。(这个有点难,尽量慢)
12、二层皮具备一定弹性,可以延伸,缺点是比超纤重。
13、除了弯曲部位以外都涂上胶水
14、和内皮粘合,注意:弯位只有边缘粘合,中间是中空的。(因为拍摄过程导致分心,所以忘记提前做好斩位标记了,粘合好以后做标记,会有很大几率会产生误差)
15、已经粘合好了,只好直接打斩了,好在误差被我修正了。(弯位用锥)
16、裁切多余内皮
17、缝线
18、犯迷糊,起点少缝一个孔,不想拆了,后面会解决。
19、使用边线器压出装饰线。(下面制作好的侧幅此刻已经穿帮了)
———侧幅制作———
20、将外皮削薄至1.0mm。(国产801削皮机,经过调试后可以整片削薄,某些大神甚至可以调到大铲的效果,不过毕竟国产机器的主轴达不到那么精确,所以没有修理技能的话,还是直接买进口机吧~)口误
21、恩,经过百八十次试削后,我终于削出了1.0mm
22、裁好侧幅
23、刷胶
24、粘合好,然后切下来。朋友送的SDI美工刀,因为刀片角度小,很适合裁弧线,关键是便宜。
25、贴好后厚度是1.8mm
26、顶部缝线
27、压装饰线,买不起烫边机,使用的NatTools固定边线器1#。(你要认为这是广告,说明你很聪明)
28、上边油前的必要工序,想要平整的边油!就需要平整的底盘儿!
29、上边油、步骤就是不断重复,打磨-涂边油-打磨-涂边油…….81遍就完成了
30、平整后上蜡,我用的磨边蜡,因为发现这个蜡效果不比法国蜡差,甚至更好。
31、和植鞣革打磨封边差不多,最后用棉布抛光。(包盖的边油也一起上好了)
———侧幅组合———
72、削薄后的位置是1.4mm刚好削掉了0.5mm
———侧幅组合———
70、之前说过包身正面比背面厚,厚度差是0.5mm,那么侧幅和包身正面粘合的相应位置就得削薄0.5mm,机器容易削过头,保险起见我只能手削了,还好刀好用,我这么手残也能削这么精准。(嗯…广告)
71、测厚是1.9mm(之前测是1.8mm,因为整包大小改过,但是侧幅图纸我忘记改了,所以这个部分我重新制作的)
72、削薄后的位置是1.4mm刚好削掉了0.5mm
73、把侧幅装上去标记斩位。(这个是可以提前计算好斩孔的,可是我为什么这么做呢?因为这个包是我改尺寸后做的第一个,所以需要实际的斩孔数,然后再和图纸上对照,毕竟打印会产生误差。)
74、主要标记好弯位的斩孔就行了
75、打孔然后将侧幅底部缝好(侧幅我为什么要做这结构而不是直接塑形,这个皮没办法塑形,压纹和摔纹不同,塑形也很丑。)
76、粘合缝线
77、修平边缘
78、打磨平整(美纹纸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线内)
79、压装饰线
80、上边油(记住99……81遍)
81、上蜡并抛光
82、安装五金(为什么最后才安装五金呢?首先当然是因为这个扣可以最后安装、其次是这个包改过尺寸,只有做好了才能定位出最合适的安装位置。)
83、完成
手机随便拍了几张成品照,我想肯定会有人问下面的书名是什么,“BAG DESIGN” 个人感觉除了好看,似乎并没有什么用。